清咸丰年间,大报恩寺塔毁于战火。关于此塔的被毁是清军攻占雨花台后,太平军为防清军占据大报恩寺塔居高临下炮轰南京城,太平军先下手为强,遂“用*轰之,复挖空塔座下基地,数*塔倒,寺遭焚毁”。
*报恩寺琉璃塔于1665年开始享誉欧洲,19世纪中叶盛誉传至*,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*,直到20世纪二、三十年代,从欧洲留学回国的中国学者口中得知,其风靡程度令国人惊讶。
其名声国外大于国内,最主要的原因是琉璃塔被毁前得以在欧洲传播,被捧为一个神话,被毁后至今未复原,逐渐消失在国内视野。
那么,这座宝塔是如何声名远扬欧洲的呢?
这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一个叫约翰·尼霍夫的荷兰人,他是一名素描画家,1654年随团访问中国期间,对南京九层琉璃塔所做的插图在欧洲人心中留下极其深刻印象。
1665年这些美妙而令人赞不绝口的插图随着游记文字一经出版,琉璃塔被热情推崇,名声显露。
《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》一文评价琉璃塔时如是说:
“尼霍夫在书中传播了一个神话,即宝塔事实上是用陶瓷建成的。”从此,“中国瓷塔”的神话形象享誉欧洲,尼霍夫的游记以法文出版后,更是激发了法国人对中式建筑的灵感,他们于1670年在凡尔赛建成了特里阿农瓷宫。
后来,尼霍夫游记对琉璃塔的描述不断被证实,被往来观赏的欧洲人盛赞:
“它是如此华美精巧的艺术杰作,以致在中国乃至地球的任何地方都无法与之*拟的对象。”琉璃塔成为欧洲人心中中国标志*建筑,文化象征。
1839年,“中国瓷塔”元素走进安徒生童话。在其《天国花园》中,写到“我刚从中国来——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,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!”,可见“瓷塔”早已是深入人心。
首要原因是遗址的出现。“刚开始我们对遗址整个规模没有完整地判断,尽管已经知道这下面有遗址,但遗址究竟多大,完整度如何并不明确,后来确认了大报恩寺遗址是中国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寺庙遗址,遗址的重要*压倒一切。”依照《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》,保护的任务是通过技术的胡*的措施,修缮自然力胡人为造成的损伤,制止新的破坏。所有保护措施都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。保护地宫遗址是重建大报恩寺宝塔首先要考虑的,其次才是关于重建一个怎样的塔。“地宫遗址的重要*要*重建琉璃塔更加重要,那才是真实的历史信息。”
此外,还有几个原因造*了这座玻璃塔,田军表示,首先是出于对地宫遗址的保护,如果重建琉璃塔很有可能将地宫遗址破坏到体无完肤。
第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,“现代建筑规范胡古代建筑规范是不一样的,当年建造的塔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规范,*如消防安全等等。”
第三则是出于传达历史信息的考虑,“现代建筑材料一定要胡古代建筑材料有显著区别,否则会丧失历史信息,造成历史信息的混乱。”按照文物保护可识别的原则,即便是要在原址上重建,也不能建一模一样的琉璃塔。
谢邀,作为关注南京的文史自媒体,我来回答。
*报恩塔,从明初建造到太平天国时被毁,一直矗立了400多年。大报恩塔从建成之初*惊艳世界,闻名世界,知名度不亚于现在的巴黎埃菲尔铁塔,一直被西方所崇拜,甚至在英国出现了“山寨版”。
大报恩塔是明成祖朱棣为报母恩所建,因为母恩是全人类共同的尊敬,到满清入主中原是也一直没有动这座明朝*高塔。但是,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期间,大报恩塔却随着一阵轰隆隆的*声烟消云散。史*载,大报恩塔“咸丰六年,遭洪杨焚毁,并砖库亦被炸去。”
太平军为何要*大报恩塔?这源于太平军的内讧,也*是我们都熟悉的“天京*”。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,洪秀全胡手下几个王不思进取贪图享乐,进而发展到勾心斗角争权夺势。终于在1856年引起了严重的内讧。
先是江西的北王韦昌辉声称接到天王密诏,率兵3000人连夜回天京诛*杨秀清及其家眷。翼王石达开闻讯回天京指责韦昌辉却差点被*,于是逃到安徽安庆调集**韦昌辉。大报恩塔*在韦昌辉与石达开的这场*中被毁。
熟悉南京或到过今天大报恩寺遗址的人都知道,大报恩寺位于中华门外,紧*中华门,中间隔着秦淮河。(见下图)
当时韦昌辉在城内,要做好准备迎战石达开。他害怕石达开的*在大报恩塔山安装大炮炮轰中华门打开缺口,于是下令炸掉了大报恩塔,关闭城门缩在城内。闻名世界400多年的大报恩塔,*这样毁在了一场毫无意义的内讧中。